作 為一種成熟的格斗技.必須在戰(zhàn)斗的環(huán)境中產(chǎn)生.人口稀少并分散在幾十個小
島的土地上,產(chǎn)生“手”的依據(jù)不足。而且在中國也好,日本也好,被稱為武藝 也好,武術也好.那樣的格斗文化,都是十萬人以上生活的城市中產(chǎn)生的。有 穩(wěn)定的人口 30萬人以上,有30年以上和平的生活.才有可能產(chǎn)生出成型的文 化。作為格斗文化如日本的劍術、柔術留下許多“傳書中國拳法也留下許多 “拳譜”“秘籍”.可琉球的“手”,一點遺跡都沒有,讓人很難相信琉球本來就有 “手這本在空手道研究中有重要影響的《對談》,基本肯定琉球唐手是從中國 傳入的,琉球本土的有“手”的武術文化.缺乏依據(jù)①。對談時,儀間真謹已經(jīng) 是90歲的老人,老無戲言。儀間真謹認為:“所謂的琉球本土的,土著拳,是否 存在眾說紛紜。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任何實物可以證實這種土生土長的琉球手 的存在。不用說有琉球拳法的《傳書》《免許狀》一類記載武術傳承的實物,就 是關于歷史、技法的記載的典籍一點也沒有。也有人強調因為薩摩藩禁武政 策.有關武術的文獻一點也沒有留下。這種說法雖然流行但根據(jù)仍是不足.薩 摩藩統(tǒng)治琉球260余年.統(tǒng)治期間只在那霸西村設立一個,在番奉行所,.有 15?18名人員,薩摩派到琉球的公務船每年一趟,琉球派向薩摩的公務船每 年春秋兩趟,船只來往人員處理的主要問題是琉球王府人事問題與經(jīng)濟方面 事宜。而且當時琉球人口僅20余萬人,散居在60余個小島,監(jiān)視琉球人習 武.靠10余人幾乎是不可能的。而且經(jīng)過調查,在所有薩摩藩的官方文獻的 記載中,并沒有涉及禁止民間練習唐手術的記載,從琉球犯罪記錄中也沒有用 唐手術犯罪的記載?!彼麄冋J為,琉球唐手是從中國傳去的,當?shù)赜腥ǖ恼f法 幾乎是沒有依據(jù)的。
針對有日本人提出唐手是沖繩固有的“手”時,金城昭夫認為:“我認為空 手道是中國拳法幾度傳進沖繩才形成空手的。這個證據(jù)在于:空手道的生命 在于’型大正②以前,這些型就存在的.所有型的名稱是用福建省福州方言 或者是泉州方言表達的。可是現(xiàn)在的空手長老先生們則以'空手型名稱的意 思與準確的漢字不清楚,所以用片假名來表述'。如果唐手的型是沖繩人創(chuàng)造 的,直接用沖繩人一目了然的名稱就可以了?!雹?br />
(九)拳法特征的印證
琉球唐手的技術特征與傳播方式與福建拳法一致:武術源于生產(chǎn)斗爭和
- 儀間真i堇.藤原秧三.對談?近代空手道歷史[M].東京:棒球雜志社.1986.
- 大正期間:指1911— 1925年,明治天皇與昭和天皇之間。在位16年。這期間正 是琉球唐手向東京普及初期。
- 金城昭夫.空手傳真錄[M].東京:株式會社^-r>7\2005:39. 軍事斗爭,早期沒有軍事武術與民間武術之間的區(qū)別,而當民間武術以套路的 形式作為主要形式傳承時.就有了軍事武藝與民間武術的區(qū)別,就有了流派的 特征。這個以套路形式為主體的民間武術在宋代基本成型,明清時期是中國 武術各流派形成的主要時期①。
我國記載民間武術的典籍,一般以明代戚繼光《紀效新書》之“拳經(jīng)捷要篇 之十四”為最早。到明代,民間武術明顯與軍事武藝有別,流派形成,各流派之 拳法特點已經(jīng)基本形成。
福建拳法以永春拳、太祖拳、五祖拳、羅漢拳、連城拳、虎拳、龍尊等為著 名。在福州.永春白鶴拳演化而成的鳴鶴拳、宗鶴拳、宿鶴拳等廣為流傳。這 些福建南方的拳法與中國北方拳法如形意、八卦、太極拳、番子、戳腳、查、華、紅、 炮等在功架、勁力、技法上有明顯不同,輔助練習手段與使用的器械也明顯不同。
我們比照泉州周焜民先生太祖拳的孩兒抱碑,全國傳統(tǒng)武術比賽金獅獎 獲得者廈門邱麗羨的五祖拳的起勢(右一),日本沖繩剛柔流空手道協(xié)會常任 理事、范士九段甲斐國征的“十三”的功架,步型、身型、手型、手法、眼法、力法 幾乎完全一樣(圖2-19)。
福建拳法最典型身型是,頭部保持正直上頂.兩肩下沉、提襠實腹、丹田充 實,以氣催力。沖繩傳統(tǒng)唐手,基本站立姿勢與福建拳法完全一致。福建的五
①中國套路運動何時形成,至遲在宋代已經(jīng)開始,繁榮的宋都開封,已經(jīng)有藝人表 演武藝.那種表演就有武術套路的雛形。也有人認為在戰(zhàn)國末期已經(jīng)開始.司馬遷《史記》 記載的鴻門宴中的“項莊舞劍意在沛公”,舞劍也是劍術套路。但是一般認為,錐形與成型 有區(qū)別.明代戚繼光的《紀效新書?拳經(jīng)捷要之十四》后,才有明晰的套路記載。
祖拳.強調從三戰(zhàn)練起,“腳踏前四后六不丁不八步,提百會以挺頭.起牙關而 強項(虎嘴、龍喉);兩肩墜而心胸守;十趾蹺則腳力生;縮股沉腰提丹田.貫穿 中節(jié)整體力(提襠吊肚運氣內(nèi)轉.腳夾尾椎以聚丹田):要以氣催力;欲發(fā)先收. 先柔后剛;要五肢齊力從地發(fā).配以’搖身駿胛’渾身發(fā)力如電力一般。''①
五祖拳重視三戰(zhàn):“諺云:三戰(zhàn)起,練到死。蓋三戰(zhàn)為拳之母.勢莫不由斯 塑定。頭容須端正,直項收頷.眼界平遠;身田須四正,龜背含胸.沉肩扣節(jié).兩 肋捕.大椎落,子午歸中;坐馬須穩(wěn)固,兩敞夾,谷道提.膝眼展,三點金著力,前 虛后實,落地生根,進退馬必先煞在.勁力必當兇?。婚_合隨時.陰陽要轉,吞吐 氣出入丹田,行勁達于四肢。''②
日本剛柔流空手道表演經(jīng)常用“三戰(zhàn)”.他們演練時身型、步型、頸部和呼 吸與勁力使用方式與福建五祖拳是一樣的。他們練習三戰(zhàn)還有老師不斷拍打 矯正.敲敲身體是否正、打打身板是否實、拍拍腿腳是否穩(wěn)。不論是2012年東 恩納盛男帶歐洲剛柔流學員在福州市體育館的集體表演,還是2015年渡嘉敷 唯賢帶沖繩代表團在福建省體工隊武術館的集體表演.還有沖繩縣空手道協(xié) 會會長指導嘉手莉微的影像.都是將三戰(zhàn)作為基礎.反復強化。其配合拳法的 呼吸方法也是“以氣催力”典型的福建拳法發(fā)力法(圖2-20)
o就功架來說,福建拳法站立方式與廣東南拳的長橋大馬也不同。福建拳林蔭生.福建武術拳械錄[M].北京:人民體育出版社.2013:52-53.
②周焜民.五祖拳譜[M].香港:天行健出版社.2009.
法以不丁不八步為主,取高勢站立,步穩(wěn)勢烈、動作簡捷、以拳為主,腿不高踢。
福建拳法特別強調手型之多樣,手法之變化.講究拳、掌、臂、腳、脛的硬 度,強調擊打的威力。系東流第二代宗家摩文仁賢榮2007年著的《走近空手》 中,就對手型、手法有詳細的介紹,這與福建拳法也是一致的(圖2-21)。
福建拳法特別強調擊打的威力,北方拳種雖然也有鐵砂掌之稱.但是少林 寺拳法、太極拳、八極拳、形意拳等拳家是較少以拳之老繭示人的.而福建拳法 的拳手.大多因練習擊打砂袋或者插石砂等練習而形成拳峰上四個指頭根節(jié) 老繭。船越義珍1925年出版的《練膽護身唐手術》25頁第四圖“手之握法”之 節(jié),就是以老繭為范的,并以此為炫耀的(圖2-22)。在船越義珍、摩文仁賢榮 等人的著作中.以作者正拳之手顯示訓練效果,隨處可見。這一點是與福建傳 拳法完全一致并區(qū)別于中國北方拳種的。
輔助功法:扛五肢、拋接石鎖、舉石擔、抓沙甕、插石子、竹筷敲打腳嘛、擰 竹筷等功法.在今天的沖繩民間武館中也是仍然存在的。三木二三郎《拳法概
說》書中第28?29頁(圖2-23)記載的琉球 唐手輔助練習的器械:石鎖、甕、沙袋、鐵拖 鞋等,只有被稱為“卷蒿”的類似福建拳法練 習中的千層紙,根據(jù)福建拳法打木人樁的創(chuàng) 意,結合示現(xiàn)流劍術的劈木樁的方法而成 的。其他所有輔助練習的器械與福建地方 拳法所用器械與方法是完全一樣的。
筆者在沖繩考察期間,考察了上原恒的 剛柔流空手道館和外間哲弘的空手道博物 館,其中的輔助練習器械與福建農(nóng)村的南拳 場館所用器械幾乎是一樣的。
福建拳法技術體系簡潔,沒有繁多套圖2-22船越義珍在《練膽護身唐 路。東恩納寬量從福州學回琉球的就是9 手術》中所示拳的老繭個套路。上地流上地完文從周子和學到的就是3個套路.加上各種圍繞套路動作強化的輔助練習。
瀏覽88次